當下,抗體藥、免疫細胞治療、干細胞治療、基因治療相關的進展可謂日新月異。細胞培養是其中最基礎的操作,血清和無血清培養基則是細胞培養必不可少的關鍵原料,可以稱之為細胞培養技術的“芯片”。而無血清培養基80%依賴進口,這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長遠發展不利。
就在去年9月,依科賽生物科技(太倉)有限公司推出T細胞袋裝無血清培養基,這是國產第一款T細胞袋裝無血清培養基,有助于細胞基因治療藥物實現標準化、自動化、封閉式的規?;蜕虡I化生產。
2022年,全市新增9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122家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行業新聞,分別占全省18.8%、28.8%。1017家企業入圍2022年度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示名單,7家企業產品獲省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認定。
去年,蘇州提出聚焦電子信息、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、先進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和25個重點細分領域,全面推進蘇州市產業創新集群建設。
張家港市聚力構建以新能源、特色半導體、智能高端裝備三大產業為引領的高水平產業創新集群;
昆山市搶抓數字經濟脈搏,打響了“打造元宇宙產業看昆山,發展元宇宙產業來昆山”的城市品牌。
吳江區聚焦先進材料產業創新集群,累計培育世界500強2家、上市企業8家;
吳中區著力打造機器人與智能制造、生物醫藥及大健康、檢驗檢測認證三大產業創新集群;
蘇州工業園區持續加速,集成電路、生物醫藥、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創新集群優勢凸顯,全國領先;
作為最早一批留美回國創業的科學家,在綜合考察了北京、上海、天津行業新聞、武漢等地后,童友之于2009年選擇扎根在蘇州工業園區,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創辦了開拓藥業,致力于小分子抗癌藥的研發,開始了在中國新藥研發領域的不斷開拓。
“從零起步”的創業之路注定布滿荊棘,談起創業初期的那一段時光,童友之回憶道,“像我這樣的海歸創業者,沒什么可抵押的,然而工業園區還是幫助開拓藥業申請到了貸款,公司好幾次資金難關都是靠著這些貸款挺過來的。”
2020年5月22日,開拓藥業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。“遇到對的地方往往是創業者的幸運。”多年后的今天,童友之仍為當初的選擇而感到慶幸,“海歸創業者回國,最擔心的啟動資金、融資問題、住房問題蘇州都給解決,讓我們能靜下心來做科研。”
原標題:《“產城人”融合!蘇州厚植創新聚變“土壤”,催長產業“參天大樹”》
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,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,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,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。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。